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7日 00时57分 星期四
来自人猿泰山之地心营救
德国研究人员回顾性对比了 648 名歌手的死亡风险,其中一半是明星,另一半则未成名。研究人员将 324 名明星与名气较小的同行在年龄、性别、国籍、种族、音乐流派以及是否为乐队独唱/主唱等方面进行了匹配。数据分析显示,著名歌手的平均寿命为 75 岁,而名气较小的歌手平均寿命为 79 岁。尽管与独唱艺人相比,乐队成员的死亡风险低 26%,但并未影响名气的整体效应——著名歌手的早逝风险仍比名气较小的同行高 33%。研究人员提出,一个可能解释是“名气带来的独特社会心理压力,例如强烈的公众审视、表演压力和隐私丧失”。“这些压力源可能引发心理困扰和有害的应对行为,使名气成为一种慢性负担,加剧了已有的职业风险。”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7日 00时27分 星期四
来自力量
科学家可能首次观察到了“看不见”的暗物质。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团队利用 NASA 费米伽马射线望远镜的最新观测数据探测到了与假想的“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碰撞湮灭时所预测的高能光子。科学家怀疑暗物质由 WIMP 构成。这些粒子被认为比质子重,与普通物质极少相互作用。理论预测,当两个 WIMP 粒子碰撞时,它们会相互湮灭并释放出包括伽马射线光子在内的高能粒子。东京大学的 Tomonori Totani 教授报告探测到了与理论预测结果相符的 20 GeV 伽马射线光晕。研究报告本周发表在《Journal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期刊上,预印本 7 月发表在 arXiv 上。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6日 22时56分 星期三
来自龙岛
根据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对猕猴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活动的分析揭示了大脑如何调配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分析发现,当记忆负荷增加时,大脑并不是不断招募新的神经元,而是反复“再利用”已有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既能稳定保留早先的信息,又能灵活调整去编码新的信息,并尽量减少不同记忆项目之间的干扰。随着需要记住的项目增多,这些神经元在保留旧信息、编码新信息以及减少信息间干扰之间进行权衡,体现了前额叶皮层对有限资源的主动调配。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5日 23时25分 星期二
来自约翰的预言
根据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剑桥大学团队利用 MRI diffusion scans 数据集对比了年龄在 0-90 岁之间的 3802 个人的大脑,发现在人一生中大脑结构会经历四个转折点五个阶段。这四个转折点主要发生在 9 岁、32 岁、66 岁和 83 岁时。9 岁是儿童期,32 岁是进入长达 30 年的成年期的开始,66 岁是大脑结构进入早期衰老的开始,83 岁是晚期衰老的开始。

医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5日 18时04分 星期二
来自奥泊城的珍宝
制药公司诺和诺德(Novo Nordisk)表示,减肥注射剂 Wegovy 的活性成分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并不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在涉及逾 3800 人的大型试验中,已被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 GLP-1 药物的效果与安慰剂相差无几。参与试验的患者年龄在 55-85 岁之间,司美格鲁肽治疗改善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但未能延缓疾病的发展。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5日 17时36分 星期二
来自太空仙女
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人脑最早的电活动是以结构化模式发生的,不需要外部经验,这一发现暗示人脑预配置了如何探索并与世界互动的指令。论文主要作者、UCSC 生物分子工程助理教授 Tal Sharf 称,大脑存在一个操作系统,它在原始状态下涌现。大脑类似计算机,运行在电信号——神经元放电——之上。电信号何时开始放电,人脑如何发育,是科学家面临的挑战性课题,因为早期的人脑是在子宫内受保护的情况下发育的。科学家利用类大脑器官在实验室环境下研究大脑如何发育。大脑被发现有一个默认的放电模式,即使没有接收到任何感觉输入,它们也会发出复杂的、基于时间的模式。Sharf 称,演化找到了一种方法,让中枢神经系统能构建一张地图,允许我们探索世界并与世界互动。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4日 18时27分 星期一
来自炼金术战争:机械人
人、猴甚至北极熊都会接吻。研究人员将嘴对嘴的接吻行为追溯到 2100 万年前。接吻行为可能传播疾病,且似乎并不能直接提高生存或繁殖能力。虽然接吻对许多人类群体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文化意义,但其演化背景却很少被深入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尝试跨物种追踪接吻的起源——利用灵长类动物间的演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吻在大型类人猿中有很深的渊源,在 2150 万至 1690 万年前的祖先中就已出现。这种行为似乎在演化过程中持续存在,并且在该类群的大多数物种中仍可观察到。研究小组还得出结论,已经灭绝的人类近亲——尼安德特人可能也会接吻。这一结论得到了早期研究的支持,人类与尼安德特人曾交换口腔微生物(通过唾液转移)并进行杂交,这意味着接吻是他们互动的一部分。

娱乐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4日 16时46分 星期一
来自异形:痛苦之河
根据发表在《Mental Health Research》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打扮成蝙蝠侠可能会在公共场合促进亲社会行为。意大利研究人员在米兰地铁展开了研究,观察了 138 次乘车。对照组由一名装扮成孕妇的女性与一位观察员组成,她们一起登上列车。实验组成员打扮成蝙蝠侠登上列车。结果显示,当蝙蝠侠出现时,乘客让座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组中 44% 的让座者表示并没有看到蝙蝠侠。这表明意外事件能促进亲社会行为,这项发现对于在公共场合鼓励善意行为有重要意义。

USA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3日 21时35分 星期日
来自爱的左边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科学家近日已接到逐步停止所有猴子研究工作的指令。这将导致约 200 只恒河猴和豚尾猴参与的研究工作停止。这些猴子曾被用于艾滋病、肝炎和其他传染病研究。目前它们前路未卜,其中一部分可能被转移到灵长类动物保护区,另一部分可能会被安乐死。此举将是美国政府机构首次终止其内部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项目。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政府终止对动物研究支持的美国非营利组织“白大褂废物项目(White Coat Waste Project)”对这上述决定表示欢迎。而生物医学科学家则警告称,此举将是一个重大错误。他们表示,CDC 的猴子研究项目对于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药物研发至关重要,这种预防策略已经大幅降低全球艾滋病感染率。

国际空间站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1日 22时08分 星期五
来自红女王
苔藓能在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中生长。受此启发,研究人员将苔藓孢子体(即包裹孢子的繁殖结构)送往迄今为止最极端的环境:太空。日本研究人员报告,超过 80% 的孢子在国际空间站(ISS)外生存了 9 个多月,返回地球后仍具备繁殖能力,首次证明了早期陆生植物能长期承受太空环境的考验。研究人员测试了苔藓的 3 种不同结构——原丝体(即幼年苔藓)、繁殖细胞(在压力条件下产生的特化干细胞)和孢子体,以找出哪种在太空中的存活几率最高。他们发现,紫外线辐射是最难克服的生存要素,而孢子体是 3 种苔藓结构中最具韧性的。幼年苔藓在高强度紫外线或极端温度下无一存活。繁殖细胞的存活率虽略高,但孢子对紫外线辐射的耐受性高出约 1000 倍。此外,孢子在零下 196°C 下暴露超过一周后仍能存活并发芽,在 55°C高温下存活一个月后也同样如此。研究团队认为,孢子周围的结构起到了保护屏障的作用,能吸收紫外线辐射,并在物理和化学层面双重保护内部孢子免受损伤。研究人员预测,在太空环境下,包裹的孢子最多可存活 5600 天——约 15 年。他们强调这个数字仅为粗略估算,要准确预测苔藓在太空中的存活时长,还需要更大的数据集。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1日 18时24分 星期五
来自气球上的五星期
癌症、肥胖症、糖尿病和退行性关节病等已不再仅是人类的问题,如今它们正在动物王国里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家养宠物、家畜和海洋生物在内的各种动物都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研究发现,遗传倾向会增加某些动物的患病风险。为了外观而选择性繁育的狗和猫,以及为提高生产力而繁育的家畜,患糖尿病和二尖瓣疾病的可能性更大。而环境因素,包括不良饮食、缺乏身体活动及长期压力,也会影响这些疾病在不同物种中出现的方式和时间。这些例子在许多环境中都能找到。家养的猫和狗肥胖现象十分普遍。最近的调查估计,有50%到60%的猫和狗属于超重范畴,这导致了猫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农业环境中,约20%的圈养猪会患上骨关节炎。海洋动物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白鲸有患胃肠癌的记录,而养殖的大西洋鲑鱼则会患上心肌病综合征。生活在受工业化学品,如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污染的河口的野生动物,其肝癌发病率高达15%至25%。研究指出,人为驱动的生态转型正在加剧这些威胁。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1日 18时18分 星期五
来自神秘世界的人
根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通过追踪月球和地球岩石中的铁同位素指纹,试图揭开月球神秘前身起源之谜的研究人员为月球起源于内太阳系的观点增添了证据。研究结果披露,忒伊亚(Theia)——这颗因与地球相撞而形成月球的火星大小的行星体的诞生处可能比地球更靠近太阳。月球被认为是在太阳系形成后约一亿年时因忒伊亚与早期地球碰撞而形成的。大多数关于这一过程的模型提示,月球主要由来自这颗远古撞击体的物质构成。如果忒伊亚的同位素组成与地球不同,那么月球的同位素组成也应该与地球不同。这种同位素差异可揭示某行星体在太阳系中的起源处,从而可为了解忒伊亚的诞生处提供线索。然而对月球岩石的分析表明,月球和地球在许多元素的同位素组成上几乎等同。尽管有多种模型竞相尝试对这种相似性做出解释,但由于缺乏清晰的同位素差异以及其成因尚不确定,因此要确认忒伊亚最初形成于何处颇具挑战性。最新分析结果显示,地球和月球的铁同位素组成如出一辙,忒伊亚可能起源于内太阳系,其形成位置甚至比原地球更接近太阳。

医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1日 16时05分 星期五
来自风神秘抄
在反疫苗卫生部长 Robert F. Kennedy Jr.治下,美国疾控中心 CDC 撤下了列举大量证据驳斥疫苗会导致自闭症的网页,改为宣称疫苗与自闭症相关。此举无疑会受到反疫苗者的欢迎,但只会进一步加剧公众的不信任、恐惧和困惑,进一步削弱美国已岌岌可危的疫苗接种率,导致更多可预防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痛苦和死亡,尤其是在儿童和弱势群体中间。匿名 CDC 官员称,该机构的资深科学家并不知道网页更新,也没有就更新内容被咨询过。

医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1日 00时23分 星期五
来自美丽之星
八年前,桂军民的妻子展文莲因患肺癌生命垂危,他做了一个离经叛道的决定:他将妻子的身体完完整整地冷冻储存,期待迎接她的苏醒。展文莲成为中国本土首个“冷冻人”。在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里,储存她的容器被标记为“1号罐”——里面零下 196℃ 的液氮让时间趋于静止,也让一个普通家庭与科技创造永生的念想紧密相连。桂军民从来不会用“死”形容妻子。在他口中,妻子只是睡着了,要一直睡到医学能攻克肺癌的那一天。“不然(复活后)又遭一遍罪,没有任何意义。”展文莲的人体冷冻协议,签了30年。在等待展文莲复活的日子里,桂军民的生活有了些变化。他上过两次手术台;身边多了个女友。一部分人认为他开始新生活是人之常情,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他自私自利,既不尊重亡妻,也不尊重现任伴侣。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0日 23时35分 星期四
来自人性分解
《自然》期刊发表的一篇论文发现,人脑对熟悉和陌生语言的声音会有相似的反应。这一研究结果实证了语音感知的跨语言共性,有助于人们理解大脑如何处理语音,并有望指导今后的语言学习和康复的方式。所有口语都有一些相同的声学-语音特征,如元音和辅音,但这些声音组合成词的方式却各不相同。此前研究发现,大脑颞上回区域在语音感知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并不清楚颞上回处理熟悉和陌生语言的方式是否一致。中美科学家招募了 34 名讲西班牙语、英语或普通话的受试者,并在他们聆听母语语句和陌生外语语句时记录了他们的脑活动。研究人员发现,此次研究的大部分脑活动都来自颞上回,而且对于熟悉和陌生语言具有相似性。不过,在听到一种已知语言时,脑信号对于词汇相关特征的反应会增强,如词边界(词头和词尾)和词频。在讲西英双语的受试者中,这些信号对两种语言都会增强。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大脑处理不同语言的基本语音的方式相同,但经验能将这些语音组合成词。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学一种新语言很难:不仅要听辨声音,还要学会如何组合它们。

医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19日 23时46分 星期三
来自火星战士
根据发表在《柳叶刀》期刊上的三篇论文,超加工食品与人体主要器官的损伤相关。超加工食品日益流行,英美两国日常饮食逾半数是超加工食品,而年轻人、贫困或弱势人群中可能逾八成饮食是超加工食品。三篇论文之一指出,超加工食品会损害人体所有主要器官系统,证据强烈表明,人类在生物学上并不适应食用超加工食品。第二篇论文提出了监管和减少超加工食品生产、营销和消费的政策建议。第三篇论文指出,推动超加工食品兴起的并非个人选择而是跨国公司,超加工食品是导致饮食相关慢性病的主因之一,而食品公司将利润置于一切之上。

医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19日 15时17分 星期三
来自伦敦场地
脑深部电刺激(DBS)——即在脑内植入电极,类似“大脑起搏器”——可使一半对治疗耐受的重度抑郁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重度抑郁障碍是全球最常见且致残性极高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虽然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可帮助许多患者,但治疗抵抗率依然较高,大约有 30%–50% 的患者对现有治疗反应不佳。过去几十年脑深部电刺激(DBS)逐渐被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DBS 通过将微型电极植入大脑深部,释放低强度电刺激以调节异常脑网络活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 26 名对治疗耐受的抑郁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临床研究表明,26 名患者中有 13 人(50%)症状显著改善,其中 9 人(35%)达到临床缓解(临床治愈标准)。

医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19日 15时08分 星期三
来自人性分解
根据发表在《营养与代谢》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超加工食品增加年轻人的糖尿病风险。研究发现,较高的超加工食品摄入量增加了患前驱糖尿病的可能性。前驱糖尿病指血糖升高的早期阶段,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摄入较多超加工食品的年轻人还表现出胰岛素抵抗的迹象,表明身体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效率下降了。成年早期是身体发育成熟并形成可能持续数十年的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用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等天然食品代替超加工食品,可降低未来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对 85 名 17~22 岁的年轻人进行了为期 4 年的跟踪调查。参与者在每次随访时列出他们最近一个工作日及周末吃过的所有食物。研究人员将这些食物分为两类:超加工食品(如糖果、汽水、麦片、包装食品、调味酸奶和餐厅食物)和非超加工食物,并计算了每个人每天摄入总热量中的超加工食品占比。结果显示,在基线与随访期间,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每增加 10%,患前驱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64%、血糖调节受损增加 56%。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19日 15时00分 星期三
来自量子之夜
美国聚变能源技术公司 Zap Energy 宣布,其最新一代“聚变Z箍缩实验3”(FuZE-3)在实验中获得高达 830MPa 的电子压力,对应等离子体总压力约 1.6GPa。该成果刷新了迄今在剪切流稳定Z箍缩装置中实现的压力纪录,是迈向聚变能量增益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实现可控核聚变需要在极短时间内获得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其压力是综合反映温度与密度的关键指标。压力越高,发生的聚变反应就越频繁,从而更接近能源输出大于输入的目标。与寻求极高压力或极长约束时间的其他路线不同,Zap Energy 的剪切流稳定Z箍缩技术试图在压缩效率与等离子体稳定性之间寻找平衡。FuZE-3 的设计目标是在“三重乘积”(密度×温度×约束时间)上达到新的高度,这是聚变性能的重要指标。

太空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19日 14时35分 星期三
来自帽子里的天空
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完成一个前所未有的银河系模拟:在电脑中一颗一颗地追踪超过 1,000 亿颗恒星,并演化 1 万年。这个结果靠的是 AI 与高效能数值模拟的结合,不只模拟的单颗恒星数量比以往最先进的模型多了约 100 倍,整体运算速度也快了 100 倍以上。这次的银河模拟总粒子数约 3,000 亿颗,恒星与气体每粒子约 0.75 个太阳质量,暗物质每粒子约 6 个太阳质量。对于恒星与气体来说,模拟中的一颗粒子几乎就可以当作单颗恒星或一小团云气来看,而不是一整团星团的平均。而要让 3,000 亿颗粒子互相感应重力与流体互动,自然需要超级电脑。计算使用了多套系统,其中主力是日本的超算富岳(Fugaku),最多使用超过 15 万个节点(Arm A64FX CPU),总 CPU 核心数量达数百万级。在富岳上,每 100 万年演化需要 2.78 小时,要模拟完整的 10 亿年银河演化只需要约 115 天,比传统方法估计的 36 年少了两个数量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