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生物技术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27日 21时52分 星期二
来自诺比与扭曲时空的项链
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代方银团队发现了调控寿命的新基因 OSER1,并在家蚕、线虫、果蝇等多物种研究中揭示了其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研究人员对线虫、家蚕、果蝇、斑马鱼、非洲爪蟾、小鼠、恒河猴与人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基因组中均存在 OSER1 的直系同源基因。家蚕遗传背景清晰、血液反应迅速、生命周期较短,且人类基因组中家蚕的直系同源基因占比处于线虫和果蝇的中位,是用来研究长寿基因的关键指标。研究团队筛选到家蚕中寿命调节因子 FoxO 的 42 个潜在直接靶基因,通过干涉实验,发现其中 7 个基因降低后线虫寿命显著缩短,3 个基因被降低后线虫寿命显著延长。其中家蚕 OSER1 在线虫中的直系同源基因表达降低时,寿命缩短幅度最大。他们进一步研究了人类的OSER1基因变异。在人群队列中的分析发现,90 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与年轻对照组的比较,检测到OSER1基因中存在49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7个SNP与长寿显著相关。人类受试者研究结果表明,OSER1也影响人类寿命。

医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27日 21时44分 星期二
来自安德的首秀
35 岁的伦敦护士 Amanda Smith 患有 1 型糖尿病。2023 年 2 月 14 日,医生将从胚胎干细胞中培养的替代胰岛细胞移植到为肝脏提供营养的血管中。到了 8 月她不再需要注射胰岛素,新细胞正源源不断的产生胰岛素。她是十几名接受干细胞疗法的糖尿病患者之一。根据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11 名患者要么大幅减少了胰岛素注射,要么完全停止了胰岛素注射。该疗法由 Vertex Pharmaceuticals 公司开发,目前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专家认为这是糖尿病治疗的重大进步。该疗法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观察,患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人体排斥外来细胞。而一名接受治疗的患者死于手术并发症引起的感染,凸显了免疫抑制药物的风险。

科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27日 13时22分 星期二
来自莉莉丝的孩子2:成年礼
根据发表在《Med》期刊上的研究,2007-2021年间,中国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发病率每年以惊人的 3.6% 的速度增长,而与肥胖无关的癌症发病率则保持稳定。这一增长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突显了改善公共卫生政策以解决中国日益增长的超重和肥胖率的迫切需要。论文通讯作者、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学家杨金奎说:“尽管多年来公共卫生努力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意识,但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接近美国。”“这些策略还不够。展望未来,我们迫切需要更有效和积极的方法,可能包括药物和卡路里标签,以减少我国的肥胖。”“如果我们不彻底改变肥胖的流行,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发病率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上升。这将给中国经济和医疗体系带来巨大负担。”杨的团队分析了 2007-2021 年间中国所有新诊断的癌症,在此期间记录了逾 65.1 万例癌症病例,其中约 48% 被确定为 WHO 认定的 12 种与肥胖相关的癌症之一。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和子宫癌是年轻人中增长最快的与肥胖相关的癌症类型。对于 60-65 岁的人来说,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发病率每年增长不到 1.6%。而在 25-29 岁的人群中每年增长超过 15%。1997-2001 年出生的人被诊断患有与肥胖有关的癌症的可能性是 1962-1966 年出生的人的25倍。

医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26日 14时34分 星期一
来自王牌飞行员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勒纳研究所科学家报告称,在小鼠身上开展的测试结果显示,他们开发的通用流感候选疫苗引发了强烈的免疫反应,且能在动物接触病毒后保护其免受严重感染。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病毒学杂志》。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计划在 1-3 年内启动该候选疫苗的人体临床试验,最终研制出一款能跨越不同季节,并应对所有流感菌株的通用疫苗。流感病毒不断演变,现在每年可用的流感疫苗都是为抵御预计当年会流行的特定毒株而定制的。科学家希望开发出通用流感疫苗。研究人员使用“计算优化的广泛反应性抗原”(COBRA)方法,设计出了这款候选疫苗。他们首先从在线数据库下载了数千个跨越多个季节的致病性流感毒株的基因序列,然后对这些序列进行了数字分析,以确定哪些氨基酸(蛋白的组成部分)跨越不同季节,并出现在每种病毒中。这款候选疫苗的使用方式为鼻内给药。血液测试显示,4 周后小鼠已经产生了针对病毒的抗体,接触病原体后不会感染。

国际空间站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25日 10时44分 星期日
来自无敌号
NASA 周六宣布波音 Starliner 宇航员 Butch Wilmore 和 Suni Williams 将在明年 2 月搭乘 SpaceX 执行 Crew-9 任务的 Dragon 飞船返回地面。他们原计划八天的在轨任务变成了八个月。Starliner 将在无人乘坐的情况下返回地面,研究人员可以继续收集 Starliner 的数据,同时不会让宇航员承担不必要的风险。NASA 局长 Bill Nelson 表示,太空飞行总是有风险的,而试飞本来就是不安全的。Starliner 预计将在 9 月脱离空间站,在受控的情况下返回。

科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24日 22时00分 星期六
来自寻龙公主2:笼中王后
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每年导致大量人死亡,它被称为是最致命动物。但它是如何寻找到叮咬的目标?科学家已经发现蚊子会整合来自不同距离的不同感官的信息,其中包括二氧化碳、气味、视觉、皮肤的热量和身体的湿度。但这些线索都有局限性。蚊子的视力很差,强风或人类宿主的快速移动会使它们失去对化学感官的追踪。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蚊子寻找宿主时绝大多数都朝着红外源前进。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这种红外探测器的位置,以及它在形态和生化水平上的工作原理。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科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23日 13时50分 星期五
来自头号书迷
根据美国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周三发布的报告,饮用水氟含量超过推荐限制两倍与儿童较低的 IQ 值相关。在饮用水中加入低浓度氟被广泛视为上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最大的成就之一。氟通过补充正常磨损中流失的矿物质去加固牙齿和减少龋齿。最新报告汇总了加拿大、中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和墨西哥进行的研究,其结论是每升饮用水含氟量超过 1.5 毫克与儿童 IQ 值较低相关。报告没有量化暴露在不同含氟量下会减少的 IQ 分数。有研究表明,较高的氟会导致儿童 IQ 得分下降 2-5 分。美国自 2015 年后推荐的含氟量限制是每升水 0.7 毫克,此前 50 年是最高每升水 1.2 毫克,WHO 是最高 1.5 毫克。有 0.6% 的美国人口使用的饮用水中含氟量达到或超过 1.5 毫克。

科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22日 21时59分 星期四
来自龙族旧路:龙族遗产Ⅰ
愈来愈多的科学证据表明,微塑料正在大脑等人体重要器官中积累。这促使研究人员呼叫采取紧急行动控制微塑料污染。研究发现,人类的肺、胎盘、生殖器官、肝脏、肾脏、膝盖和肘关节、血管和骨髓中都存在微塑料碎片和斑点。最新研究中,对被解剖尸体肝脏、肾脏和大脑的检查发现,所有尸体都含有微塑料,微塑料在 91 个大脑样本的含量是其它器官的 10-20 倍。研究人员发现,2024 年初收集的 24 个大脑样本中,塑料的重量平均占到大脑重量的约 0.5%。研究人员对此倍感震惊,称大脑是受到塑料污染最严重的组织之一。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危害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它们可能会增加各种疾病的风险。动物研究还将微塑料与生育问题、癌症、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紊乱,以及学习和记忆力受损关联起来。

科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21日 12时34分 星期三
来自神秘博士:阿波罗23号
将经历转化为记忆的能力使我们能从过去学习,并将所学作为模型,对新情况做出适当的反应。由于这个原因,随着我们周围的世界不断变化,这种记忆模型不能简单地成为过去美好时光的固定存档。相反,它必须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并适应新的环境,以更好地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并选择最佳行动方针。大脑如何调节记忆的动态是一个谜——直到发现了多个记忆副本。根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小鼠研究显示大脑为一个记忆创建至少三个副本。巴塞尔大学研究小组发现,在负责从经验中学习的大脑区域海马体中,一个单一事件被存储在至少三组不同的神经元中,这些神经元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出现。论文第一作者 Vilde Kveim说:“记忆在大脑中的动态存储证明了大脑的可塑性,这支撑了它巨大的记忆容量。”研究小组由此证明,特定记忆副本的激活及其时间可能对我们如何记住、改变和使用记忆产生重大影响。

NASA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20日 18时14分 星期二
来自星空暗流
NASA 宇航员 Butch Wilmore 和 Suni Williams 今年 6 月 5 日搭乘波音公司的 Starliner 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原计划在轨停留 8 天,如今已经 10 周了他们仍然受困于空间站。NASA 和波音尚未判断 Starliner 飞船的状况是否不适合送宇航员返回地面。如果不适合,两名宇航员将搭乘 SpaceX 的 Dragon 飞船。然而两名宇航员将面临一个新问题:他们穿的是波音设计的宇航服,与 Dragon 飞船不兼容。宇航服连接器有着不同的形状、样式和功能,它本身也有着不同的系统,与自己飞船集成在一起,可以在飞行前检查空气泄漏等信息。波音的宇航服无法与 Dragon 飞船座位连接起来。NASA 将需要为宇航员准备额外的 Dragon 宇航服。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20日 14时14分 星期二
来自冲破黎明
6600 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来自外太阳系。德国科隆大学科学家通过分析位于墨西哥希克苏鲁伯撞击点的地球化学证据,揭示了该天体的真面目:一颗来自木星轨道之外(外太阳系)的小行星。发生于大约 6600 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第五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消灭了 60% 以上的物种,包括所有非鸟类恐龙。自 1980 年以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这一灭绝事件由一个城市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造成。撞击将大量硫、灰尘和烟尘抛入空中,遮挡了太阳,导致气温骤降。为弄清楚这个撞击天体是什么以及它来自哪里,研究团队从 3 个地点获取了 K-Pg 岩石的样本,并将其与过去 35 亿年间其他 8 个撞击地点的岩石样本进行了比较。团队重点研究了金属钌的同位素。钌在地球岩石中极为罕见,且具有 7 种稳定的同位素。研究发现,该撞击天体内钌同位素的情况与外太阳系碳质小行星非常匹配,而与来自内太阳系的硅质小行星不匹配。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9日 19时01分 星期一
来自陨落的众生
美国西南研究院领导的团队通过韦布太空望远镜观测,确认名为灵神星(Psyche)的金属小行星表面存在水合矿物(含有水分子的矿物),且该星表面可能被水和一种铁锈化学物质所覆盖。这一发现将加深人们对太阳系小行星成分和水分布的理解。灵神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绕太阳运行,是主小行星带中体积最大的天体之一。之前的观测表明,灵神星密度很大、主要由金属组成,整颗星可能是一次强烈碰撞后残留的行星核心。此次,研究团队利用韦布的近红外光谱仪和中红外仪器,对灵神星北极进行了详细观察。观测数据确认其存在水合矿物。水合矿物中含有分子羟基,羟基是一种化学物质,离变成水只差一个氢原子。这些化学物质中有氢氧化物,正是它与铁结合形成了铁锈。目前推测,水合矿物可能来自外部,即由撞击带来。因为如果是天然的或内生的,那么灵神星的演化可能会推翻现有小行星模型。

科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6日 22时06分 星期五
来自棕榈上的霜
一项针对美国学术界的广泛研究显示,团队规模越大,创新能力越弱,成员的职业前景也会受到限制。这项研究声称这对商业、军事和其他组织具有更广泛的影响。近期科学研究的趋势是组建越来越庞大的团队,共同发表越来越多的期刊论文。但研究发现,这样做的后果是,团队成员获得的研究经费越来越少,晋升速度越来越慢,获得终身职位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辞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研究报告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作者之一的堪萨斯大学经济学教授 Donna Ginther 表示,更大规模的团队倾向于增量式,而较小的团队则更具创新性。她坚信学术论文的产出应追求质量而非数量。

科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6日 21时54分 星期五
来自图书馆员与追寻鹅妈妈
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定量生命科学硕士生刘泽飞在导师陈永聪教授指导下,首次提出大脑中的神经髓鞘可以产生量子纠缠的光子对,这一发现可能为理解大脑神经活动的同步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研究报告发表在《物理评论E》期刊上。大脑内不同脑区间神经同步是多种神经生物学活动的基础也与诸多脑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然而支持这种同步活动的物理机制仍不清楚。包裹在轴突外侧的脂肪分子层的髓鞘可以作为谐振腔限制神经元中产生的光子形成极化子从而增强神经电传导。除了为轴突提供能量,增强动作电位的传导,还在神经系统中充当绝缘体,这项研究提出了髓鞘可能具有的另一项功能——作为量子纠缠光子对的生成源。研究团队评估了双光子系统中量子纠缠的程度,并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有髓神经结构的实际数据,展示了在神经系统中生成量子纠缠的潜力。大脑中一旦产生纠缠光子,纠缠特性就会传递到神经元的其他部分,比如在神经冲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离子通道蛋白。

生物技术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6日 14时56分 星期五
来自人猿泰山之世外帝国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和维尔茨堡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对动物界最大基因组的拥有者——肺鱼进行了基因组测序。肺鱼基因组约为人类基因组大小的 30 倍。测序数据有望揭示当今陆地脊椎动物的鱼类祖先如何成功登陆的奥秘。泥盆纪时期(约 4.2 亿至 3.6 亿年前),一种具有强健胸鳍和肺的肉鳍鱼类成功从浅水区域登陆,并能在海岸线上移动和呼吸,这与现今的陆地脊椎动物相似。这一事件标志着脊椎动物首次在陆地上移动,是进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所有后续的陆地脊椎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追溯至这一鱼类祖先。然而肉鳍鱼类为何如此适应陆地环境仍是未解之谜。研究人员分析了泥盆纪祖先的现存最近亲属的遗传物质。这些最近亲属中,只有 3 个谱系的肺鱼至今仍存活,分别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对这 3 种谱系的肺鱼基因组进行了完整测序。结果显示,南美洲肺鱼的遗传物质在规模上打破了所有纪录:其 DNA 超过 900 亿个碱基,是已知最大的动物基因组,其大小是之前纪录保持者——澳大利亚肺鱼基因组的两倍多。

科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5日 22时11分 星期四
来自第七元素
购买杀虫喷雾来对付蟑螂是浪费钱,因为蟑螂已对喷雾中的关键成分产生了抗药性。与人类共生的约 30 种蟑螂中,遍布全球的德国小蠊是最有可能大批出没于建筑物的一种。此前的研究表明,德国小蠊已经对常见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产生了广泛的抗药性。佛罗里达大学的 Johnalyn Gordon 和同事发现,虽然家用杀虫喷雾对实验室培育、此前没接触过杀虫剂的德国小蠊依然有效,但它们对从实际环境中捕捉的蟑螂毫无效果。杀虫喷雾的设计初衷是被喷洒在各处,蟑螂经过这些被喷区域时就会死亡。但在该团队的测试中,实际环境捕捉的蟑螂暴露在被喷洒区域 20 分钟后,死亡率也仅有 20%。当蟑螂被强制留在被杀虫剂喷过的表面上时,大部分产品都需要花 8 到 24 小时才能杀死它们。此外先前的研究表明,蟑螂会努力避免在喷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区域停留,因此在现实中,它们不太可能长时间待在被喷过的地方。

科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5日 20时28分 星期四
来自凡尔纳地球三部曲
根据发表在《Nature Aging》上的一项研究,衰老不是渐进发生的,而是到了某个年龄之后会突然加速。研究人员跟踪了 108 名志愿者,他们的年龄在 25-75 岁之间,每隔几个月递交一次血液和粪便样本,以及皮肤、口腔和鼻拭子,持续时间从 1 年到 7 年不等。研究人员评估了 135,000 种分子(RNA、蛋白质和代谢物)和微生物(生活在志愿者肠道和皮肤上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绝大多数分子和微生物的丰度不是渐进的、按时间顺序发生转变。研究人员发现,重大的转变通常发生在 44 岁和 60 岁左右。44 岁的衰老高峰出乎意料,研究人员最初以为是女性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变化导致的,但发现 40 多岁的男性也产生了类似的变化。第一波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分子以及代谢咖啡因、酒精和脂质的能力有关。第二波变化与免疫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肾功能的分子有关。与皮肤和肌肉衰老有关的分子在两个时间点都发生了变化。44 岁的人突然加速衰老可能是因为这是人生中压力最大的时期。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5日 18时14分 星期四
来自卡叠什战役
哈勃(Edwin Hubble)在近一个世纪前发现宇宙在膨胀,星系彼此之间在快速远离,远离的速度与彼此的距离成正比,远离速度与距离的比值被称为哈勃常数(H0)。但对该常数的测量不同团队之间存在差异,以至于物理学家使用哈勃张力去解释这种差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Adam Riess 领导的团队测量的 H0 值比理论预测的高约 8%。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更清晰的观察数据被认为有助于解决相关争议。但 Adam Riess 团队根据韦伯数据得到的最新测量值仍然与旧的估计值一致。芝加哥大学 Wendy Freedman 领导的另一支团队对 H0 的测量则更接近理论预测值,意味着哈勃张力可能并不存在。Freedman 团队根据最新的韦伯数据也得到了他们的结果,但这一结果反而进一步加深了哈勃张力的争议:对两类恒星测量得到的 H0 值与理论预测的一致,但对 Riess 团队使用的第三类恒星的测量得到了更高也更接近的 H0 值。这一结果表明哈勃张力可能是存在的。

医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5日 15时36分 星期四
来自梦海
WHO 总干事谭德塞宣布非洲的猴痘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一种新的猴痘病毒株 1b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快速扩散,它的几个邻国也都报告了感染病例。WHO 突发事件委员会认为猴痘病毒可能在非洲国家进一步蔓延,可能传播到非洲之外。总干事根据专家委员会的报告宣布了全球卫生紧急事件。今年迄今报告的猴痘病例数已超过去年总和,病例数超过 15,600 例,死亡人数 537 人。

科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5日 14时57分 星期四
来自星尘
水熊虫以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著称,是第一种已知可以在太空中生存的动物,但它们是如何演化出这种超能力的?研究人员针对嵌在同一个扁豆大小的白垩纪琥珀中的两块水熊化石进行了重新分析,揭示了这种微小生物的家谱。研究表明,1.8 亿年前,水熊已经进化出了超能力——能够进入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假死状态。水熊之所以具有力,部分原因是它们可以长时间停止新陈代谢。这种被称为隐生的超能力可以使其忍受地狱般的环境。研究团队首次估计,水熊的超能力肯定是在 1.8 亿年前进化出来的,也可能早在 4.2 亿年前就已出现。这些能力可能帮助它们在几波生物大灭绝中幸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