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科学
WinterIsComing(31822)
发表于2020年08月24日 22时13分 星期一
来自霸主的影子
2019 年,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的 Nicolas Rougier 和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 Konrad Hinsen 发起了一个项目:Ten Years Reproducibility Challenge,邀请科学家重新运行十年前或更早时间写的代码。有 35 名科学家参与了挑战,结果陆续发表在《ReScience C》期刊上。科学家使用的语言从 C 和 R 到 Mathematica 和 Pascal,还有人重复的不是代码而是分子模型,编码在 Systems Biology Markup Language (SBML)中。参与者意识到,曾经他们以为能牢牢记住的东西其实一个月内就会开始遗忘,要让代码能重复运行他们需要记录相关的信息,比如使用的参数值。Rougier 本人再现的代码需要软盘和 Apple II 电脑,电脑不是问题,他的办公室里就有一台。意大利科学家 Sabino Maggi 在 1995 年使用 Fortran 语言建模了超导装置约瑟夫逊结,用微软的 VB 处理结果。Fortran 语言几十年来基本没变,编译代码没有遇到问题。问题是 VB。VB 早就死亡了,它早被 Visual Basic.NET 取代了,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就是它们的名字。为了运行代码,他在 Mac 上创建了虚拟环境,加载了 Microsoft DOS 6.22 和 Windows 3.11,以及从网上下载的 VB,他承认安装私有软件可能存在合法性问题,表示当年他写代码的是时候有合法授权的。另一个问题是他不记得 VB 的版本了。反直觉的一个现象是参与者发现旧的语言更容易再现,原因是新语言 API 和库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旧代码不能正常运行,但旧的语言已经停止变化,因此几十年都能保持一致。刚刚停止支持 Python 2.7 被认为就是不再变化的高级编程语言。
地球
ai(3896)
发表于2020年08月24日 21时09分 星期一
来自少数派报告
地球生物史上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第四次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发生在古生代泥盆纪晚期。它不是一次单一的灭绝事件,而是由多个灭绝事件组成,被称为 Hangenberg 的事件是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的最后一个灭绝高峰期,它同时影响了海洋生态系与陆地生态系,抹掉了 97% 的脊椎物种。是什么导致了这起事件?小行星撞击?但科学家没有发现大型撞击事件发生在 Hangenberg 事件期间。我们所知道的是这起事件持续了数千乃至数十万年,观察到了紫外线损害植物的证据,可能的原因是臭氧层遭遇了长时间的破坏。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遥远超新星爆发释放出的宇宙射线破坏了臭氧层。他们的论文发表在 PNAS 期刊上。
太空
ai(3896)
发表于2020年08月24日 16时54分 星期一
来自通往宇宙之门
通过 NASA 资助的 Backyard Worlds: Planet 9 项目,公民科学家在太阳系附近发现了 95 颗褐矮星——太重而不视为行星但太轻而不视为恒星,介于气态巨行星和恒星之间的天体。褐矮星通常表面温度炎热,但新发现的 95 颗褐矮星温度都比较低,部分天体的温度甚至接近地球,足以使其大气层存在水云。2014 年,天文学家利用 NASA 的 WISE (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计划收集的数据发现了至今最寒冷的褐矮星 WISE 0855,其温度为零下 23 摄氏度。如此低的温度令科学家怀疑它是一颗行星。科学家希望最新的发现能帮助他们了解为什么褐矮星如此冷,或者它们是否真的是褐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