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Solidot 公告
投 票
热门文章
-
- 植物遇险如何通知邻居? (0)
- 首例定制基因编辑疗法治愈婴儿的罕见遗传病 (0)
- 史前人类如何从北亚向北美和南美扩张 (0)
- Rust 庆祝十周年,发布 Rust 1.87 (0)
- 年轻恒星系统发现结晶水冰 (0)
- 研究发现 AI 无法预测股市 (0)
- 研究发现无论是否运动久坐会损害大脑 (0)
- 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首批 12 颗卫星 (0)
-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首次在电力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下降 (0)
- 特朗普要求苹果停止在印度扩大制造业务 (0)
热门评论
- 笑看外挂 (1 points, 一般) by cnma_001 在 2025年04月03日13时47分 星期四 评论到 韩国游戏工作室竞争开发星际争霸新作
- 一个数据参考 (1 points, 一般) by hhding 在 2025年03月31日09时06分 星期一 评论到 AI 数据中心太多了
- 非技术的说法 (1 points, 一般) by hhding 在 2025年03月31日08时56分 星期一 评论到 AI 数据中心太多了
- 主体错误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740402558 在 2025年02月24日21时10分 星期一 评论到 Starlink 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
- 先能过了小米高考再说 (1 points, 一般) by ooxx 在 2025年01月06日15时4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小米修改了引导程序解锁政策
- (1 points, 一般) by 18611782246 在 2024年12月18日18时0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司机死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较低
- BaD kEyBoArD: eXtRa SpAcE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4年12月11日04时10分 星期三 评论到 高温环境可能加速衰老
- BaD kEyBoArD: tYpO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4年12月11日04时09分 星期三 评论到 Goolge 宣布了新量子芯片 Willow
- 喵喵喵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733326472 在 2024年12月04日23时35分 星期三 评论到 澳大利亚面临太阳能供大于求
- 懂了 这就去安装刺客信条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4年11月27日19时3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微软临时阻止安装刺客信条等育碧游戏的 PC 更新 Windows 11 24H2
一项新研究发现,无论是否运动,久坐都会损害你的大脑。美国 Vanderbilt 大学阿尔茨海默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对老年人进行了为期七年的跟踪调查,参与者佩戴了腕式监测器,研究人员分析了他们的坐姿、活动频率和大脑萎缩程度。结果显示,运动无法完全抵消久坐的影响,坐的时间越长,大脑萎缩越严重。研究发现,即使每周锻炼 150 分钟,如果长时间坐着,大脑仍然会萎缩。记忆力下降,海马体体积缩小。久坐会减慢流向大脑的血液,这意味着大脑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会减少,而这对于维持脑细胞健康至关重要。血流量减少,大脑难以维持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海马体(管理记忆的大脑区域)萎缩。参与者平均每天坐 13 个小时。即使是经常锻炼的人也无法避免脑损害。他们与记忆、语言和处理速度相关的大脑区域容量仍然会减少。晨跑不能消除久坐造成的损害。锻炼有所帮助,但不能消除长时间不活动造成的损害。人类需要全天活动。研究人员建议通过频繁散步、伸展运动或站立休息等去打破久坐的习惯。
韦伯太空望远镜首次在一个年轻的恒星系统中发现了结晶水冰(frozen water ice),这是天文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这次的发现是在一个名为 HD 181327 的恒星系统,HD 181327是一颗年轻的主序恒星,距离我们约 155 光年,比我们的太阳年轻非常多(太阳约 46 亿年历史),年龄约 2,300 万年。此恒星的质量比太阳稍大一些,温度也更高,因此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稍微大一点的系统。韦伯的观测证实了恒星与其碎屑盘(debris disks)之间存在明显的间隙,即一片没有尘埃的广阔区域。水冰在HD 181327系统中分布并不均匀,碎屑盘的外部区域由超过20%的水冰组成,越近之处发现的水冰就越少。在碎片盘的中部,韦伯探测到了大约8%的水冰,在这里冻结水粒子的产生速度可能比其毁灭速度稍快。而在最靠近恒星的区域,韦伯几乎没有发现任何物体,可能的原因是恒星的紫外线蒸发了近处的水冰斑点,或者是被称为行星的岩石在其内部锁定了冰冻的水,而韦伯望远镜无法探测到。
根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涵盖北亚和美洲原住民的基因组数据集,追溯了史前人类从北亚向北美和南美的扩张过程。考古证据披露,晚更新世人类至少在2万3000年前就开始从北亚向北美洲和南美洲迁徙了。这一人群的扩张速度非常快——基因证据表明,南北美洲原住民群体在1万7500年前至1万4600年前开始分化,早在1万4500年前就已证实人类出现在南美的最南端。全基因组数据分析显示,北亚种群的遗传结构由 6 个祖先成分构成,其中西西伯利亚血统是当代西伯利亚人、部分东北欧及中亚人的共同祖先。西白令海种群遗传独特性显著,与美洲原住民亲缘关系密切。南美原住民则呈现四大祖先谱系的星状分化模式,约1.39万至1万年前,亚马逊人、安第斯人、查科印第安人及巴塔哥尼亚人从共同祖先快速分化。安第斯血统在秘鲁古代样本中占主导,巴塔哥尼亚血统则富集于智利、阿根廷古人类,印证了南美大陆的遗传连续性。
费城儿童医院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团队利用定制的 CRISPR 基因编辑疗法,成功治愈了一名患有罕见遗传病的儿童。研究报告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上。该突破将为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疗法的罕见疾病打开新的大门。这名患儿名为 KJ,出生时即患有严重的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1(CPS1)缺乏症,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代谢性疾病——每 130 万名婴儿中仅发病 1 例,患病婴儿会因氨代谢不正常而死亡。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他一直在医院接受严格的饮食控制和管理。2025 年 2 月,在他大约 6—7 个月大的时候,接受了第一次定制开发的基因编辑疗法。治疗过程安全顺利,目前KJ已健康地成长。团队设计并实施了一种基于碱基编辑技术的疗法。这种疗法通过脂质纳米颗粒将基因编辑工具输送至肝脏,从而修复其体内的缺陷酶。KJ于2025年2月下旬首次接受这种实验性疗法输注,随后在3月和4月分别接受了第二和第三剂治疗。截至2025年4月,在接受三剂治疗后,KJ未出现严重副作用。在接受治疗后不久,他便能够耐受更高的膳食蛋白质摄入量,所需的氮清除剂剂量也明显减少。但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以全面评估该疗法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了广泛的共生关系,其菌丝网络——共同菌根网络(CMNs),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植物间交换氮、磷等养分的关键通道。最新研究发现,它还能传递防御信号。科学家发现,当番茄植株感染晚疫病菌时,通过丛枝菌根(AM)网络相连的邻近健康植株,能在24小时内激活与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相关的防御基因,且这一过程完全依赖菌丝的直接连接。类似现象在柑橘、苜蓿等多种植物中也得到了验证:遭受蚜虫侵袭的豆科植物可通过AM网络触发邻近植株释放吸引蚜虫天敌的化合物,信号传递最快可在6小时内完成;当番茄遭受机械损伤时,与之相连的植株抗逆酶活性显著提升,形成群体防御响应。从生态互惠的角度来看,植物一旦接收到由菌根网络传递的信号,便能提前激活自身防御机制,极大地降低遭受病虫害侵袭的风险。同时,真菌通过协助植物完成信号传递这一过程,能够维系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借此保障稳定的碳源供应,进而维持整个共生体系的平衡。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的三位天体物理学家基于霍金辐射,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称,宇宙中最后一批恒星会在10^78年后彻底“衰亡”,较此前估算的 10^1100 年大幅缩短。这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可追溯至 1970 年代霍金提出的革命性理论。当时这位物理学巨匠挑战传统认知,指出黑洞并非只进不出的“饕餮”,而是会像发热体般释放辐射——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2023 年该研究团队曾发表论文揭示:不仅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同样会通过类似霍金辐射的机制逐渐“蒸发”。那么宇宙天体的蒸发需要多长时间?最新计算发现,若仅考虑类霍金辐射效应,白矮星将在 10^78 年后消亡。此前预估因未计入这类辐射,认为白矮星还需 10^1100 年才能蒸发完毕。中子星与恒星级黑洞的蒸发时间同为10^67年。月球约需要 3×10^89年,超大质量黑洞要 10^96 年,本星际云要 10^127 年,而超星系团暗物质晕要10^135年。
根据发表在《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期刊上的一项初步研究结果,长时间工作可能会改变大脑结构,影响情绪调节和执行功能如工作记忆和问题解决相关的区域。长时间工作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相关。国际劳工组织估计,过劳每年导致逾 80 万人死亡。为了探索过劳背后的神经机制和解剖学变化,研究人员使用结构性脑容量分析比较了长时间工作对医护人员特定大脑区域的影响。长时间工作指的是每周工作 52 小时以上。在分析的 110 人中,32 人每周工作时间过长,78 人工作时长固定。结果显示,工作时间过长的人的中额回体积增加了 19%,该大脑区域与注意力、工作记忆和语言处理相关。研究人员承认研究规模较小难以得出因果结论。
2024 年 3 月 18 日,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探测车在杰泽罗陨石坑的夜空中,成功捕捉到可光见波段的绿色极光。此项发现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也为研究太阳与火星之间交的互作用开启了全新途径。极光是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与行星际磁场、行星高层大气交互作用产生的发光现象。尽管早已证实火星上会出现紫外光波段的极光,但可见光波段的极光从未直接被观测到。虽然火星仅拥有约地球 2% 的稀薄大气以及局部、残留的磁场,这些磁场来自古老地壳中的磁性矿物,无法像地球般形成全球性磁层。但是这些局部磁场仍可诱发极光活动,特别是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期间。2024 年 3 月 15 日,太阳发生一次日冕物质抛射(CME),大量带电粒子冲击火星。几日后,毅力号搭载的日间光学仪器成功记录下夜空中微弱的绿色极光。
苏联失败的金星探测器“宇宙482号(Kosmos 482)”在环绕地球 53 年之后于 5 月 10 日坠落在印尼雅加达以西的印度洋,它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宇宙482号于 1972 年 3 月 31
日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任务是尝试登陆金星,然而推进器未能成功将飞船
推进到飞往金星的转移轨道。原因是引擎发生燃烧故障,飞船无法飞往金星,一直滞留于地球轨道。飞船分解成四个碎片,其中两个在发射两天后就坠落回地面。另外两个被认为是有效负荷和上级引擎,其中负荷包括了运载器和着陆器,重大约
495 公斤。鉴于宇宙482号设计安全穿越金星大气层,因此着陆器很可能完好的穿越地球大气层坠落海洋。
研究人员报告,秋葵、胡芦巴提取物等粘性天然聚合物能吸附并去除海水、淡水和地下水中高达 90% 的微塑料。研究人员在被微塑料污染的水中测试了植物提取物。不同的原始水源对植物提取物的去除效果不同:秋葵在海水中的效果最好(80%),胡芦巴在地下水中的效果最好(80-90%),秋葵与胡芦巴1:1的组合在淡水中的效果最好(77%)。研究人员假设,天然聚合物具有不同的效率,因为每种水样都有不同类型、大小和形状的微塑料。聚丙烯酰胺目前被用于去除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物,但研究人员说,秋葵和胡芦巴提取物可以作为可生物降解的无毒替代品。
猫通常比狗长寿。根据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这可能与其更大的大脑和更复杂的免疫系统相关。研究人员分析了 46 种哺乳动物的最大寿命潜力,绘制共享基因图谱。最大寿命潜力指的是一个物种的最长寿命记录,它们的平均寿命则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科学家此前已经知道脑容量与寿命相关,如脑容量较大的海豚和鲸鱼最大寿命分别为 39 岁和 100 岁,而脑容量较小的动物如老鼠寿命可能只有一两年。最新研究显示免疫系统对长寿至关重要。比如鼹鼠虽然脑容量小但能活到 20 岁,而蝙蝠的寿命也很长,研究显示这两个物种都有更复杂的免疫系统。
NASA 韦伯太空望远镜近期捕捉到木星极光前所未见的变化细节,显示木星极光会在几秒内剧烈变化,其上层大气的能量动态远比原先认为的更加复杂。在北极高空中,极光不仅「闪烁」、「跳动」,甚至能在短短数秒内迅速改变。这些观测揭示,木星强大的磁场会加速带电粒子,使其以极高能量撞击大气,产生剧烈的红外发光现象,其亮度与规模远超地球极光。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可能会塌陷发生超新星爆发,而靠近地球的超新星爆发则可能会毁灭地球上的生命。研究团队调查了地球方圆 3,260 光年内的大质量恒星,估算出距离地球 65 亿光年内,每 10 亿年大约发生 2.5 次会对地球产生巨大影响的超新星爆发。这一频率与地球上的大规模生命灭绝事件吻合:4.45 亿年前的奥陶纪灭绝事件以及 3.72 亿年前的泥盆纪灭绝事件。这两起灭绝事件都与臭氧层丧失有关,而超新星爆发释放的大量辐射是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原因之一。对人类而言幸运的是,未来数百万年内只有两颗大质量恒星——参宿四和心宿二——可能会超新星爆发。而两颗恒星距离超过 500 光年,地球处于安全距离内,它们不会产生致命影响。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研究团队首次运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改造蜘蛛基因,让蜘蛛吐出了散发红色荧光的丝线。这项研究为开发新型生物材料开辟了新途径。蜘蛛丝堪称自然界的“生物钢丝”,不仅具有惊人的抗撕裂性和弹性,还非常轻、可以降解。若能通过基因编辑精准调控蜘蛛产丝过程,有望研制出性能更优异的仿生丝材料,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最新研究中,团队调配出含有基因编辑组份和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序列的注射溶液,将其注入雌蛛未受精的卵细胞后,再与雄蛛进行交配。令人振奋的是,基因编辑后的蜘蛛后代成功吐出了红色荧光丝,这标志着外源基因序列已稳定插入丝蛋白内。
美国梅奥诊所、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和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高尔夫球场使用的农药增加了附近居民的帕金森症风险,越靠近高尔夫球场风险越高。住在距离高尔夫球场一英里以内的居民患帕金森症的风险是六英里以外居民的两倍多,三英里以内的居民也有较高的患病风险,三英里以外相关性减弱。研究人员称,出现这一相关性是因为高尔夫球场大量使用农药如毒死蜱(chlorpyrifos)和代森锰(Maneb),残留农药污染了空气和地下水,导致了受污染区域居民的帕金森症风险增加。
根据发表在《eClinicalMedicin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相比减肥手术,第一代 GLP-1RA 减肥药除了减肥作用外,在预防肥胖相关癌症方面的直接作用高出 41%。GLP-1RA 通过模拟人体内激素 GLP-1 去实现减肥,这种激素可降低血糖水平,使人更长时间感到饱腹。肥胖和糖尿病都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这些癌症被称为肥胖相关癌症,包括绝经后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体癌、脑膜瘤、肾细胞肾癌、肝癌或胆管癌、胰腺癌、甲状腺癌、胃癌和卵巢癌,以及多发性骨髓瘤。
流行减肥药 liraglutide 或 semaglutide 被发现也有助于减少酒精摄入。酒精相关障碍(Alcohol-Related Disorders)是一种复发性疾病,每年 260 万人死亡与之相关,占全球年死亡人数的 4.7%。戒酒非常困难,七成戒酒者会在一年内重新饮酒。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被用于治疗肥胖,在动物实验中被发现也有助于减少酒精摄入,但人体研究才刚刚起步。最新研究涉及 262 名超重或肥胖者,平均年龄 46 岁,平均体重 98 公斤。他们被允许服用 GLP-1 减肥。根据参与者自我报告的酒精消费量,研究人员将他们分成不饮酒者、少量饮酒者和经常饮酒者。在服用 GLP-1 四个月后,他们的平均酒精摄入量减少了三分之二,其中经常饮酒者减少了 68%。参与者称戒酒变得轻而易举。
2024 年 5 月 10 日,近二十年来首次 G5 级强地磁风暴袭击地球,此时恰逢 NASA 与多个美国政府机构进行太空天气的防灾模拟演习期间,这场被命名为 Gannon 的强地磁风暴,让原本防灾演习转立刻转变为实战。Gannon 风暴对地面与太空环境皆造成显著冲击。美国中西部地区一些依赖 GPS 导引的大型农业机具运作时偏离原来行走的方向,造成的农损平均达 17,000 美元。飞行中的客机为躲避辐射暴增与通讯中断的风险临时调整航线。大气层中的热气层温度急升至约摄氏1150度,大气因而膨胀导致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阻力增加。NASA 的 ICESat-2 卫星因阻力增加、高度下降而进入安全模式,CIRBE 卫星则提前约五个月进入大气层。ESA 的 Sentinel 任务也需耗费更多燃料来维持轨道的高度。火星也受到了这次太阳日冕物质抛射的影响,整个火星被观测到被极光笼罩。
NASA 发布三则最新声音化作品,将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钱德拉 X 射线天文台(Chandra)、X 光偏振成像卫星(IXPE)等太空望远镜所搜集的观测资料,转译为音乐形式,带领听众用耳朵探索宇宙中最极端的天体:黑洞。这三段声音化作品分别呈现黑洞形成前的恒星状态、黑洞与伴星的动态交互作用,以及黑洞巨大能量喷流的壮观景象。
有些植物吸引传粉媒介的方式并非依靠馥郁的甜香,而是浓烈的腐臭。一项新研究展示了植物是如何成功做到这一点的。研究人员报告,在细辛属植物(Asarum)的花朵中,一种通常用于解毒恶臭化合物的基因反而会演化出产生难闻气味的功能。这些发现揭示了植物会如何利用广泛保守的代谢途径来获取生态优势。气味难闻花朵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们会释放挥发性的恶臭化合物,特别是二甲基二硫 (DMDS) 和二甲基三硫 (DMTS) 等寡聚硫化物。这些化合物会模拟腐烂物质所发出的化学信号。这些演变出来的特性为了吸引各类传粉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