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生物技术
wanwan(42055)
发表于2022年03月03日 17时21分 星期四
来自基因先知者
通过结合 CRISPR 技术与 AI 设计的蛋白质,唤醒休眠基因成为可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期刊上介绍了这一发现。新技术在不改变基因组 DNA 序列的情况下,通过靶向化学修饰控制基因活性,化学修饰帮助将基因包装在染色体中,调节活性。因为化学修饰不是发生在基因中而是发生在基因之上,所以它们被称为表观遗传(epigenetic),这里的“epi”来自希腊语,表示在基因“之上”。调节基因活性的化学修饰被称为表观遗传标记。科学家对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感兴趣,因为它们不仅会影响正常细胞功能中的基因活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观遗传标记会积累,导致衰老,影响后代的健康——因为我们可以将它们传给孩子。在新论文中,研究人员表明,通过使用新技术,他们能阻断 PRC2 并选择性地打开四种不同的基因。他们还能证明可以简单通过打开两种基因,将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化为胎盘祖细胞。研究人员能展示如何使用该技术找到特定 PRC2 控制的调节区域的位置,从中激活单个基因。其中很多位置是未知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针对一个名为 TBX18 的基因确定了名为“TATA box”的启动区域。尽管目前的看法是启动区域应该在基因附近——在 30 个DNA碱基对内,但他们发现该基因的启动区域和基因的距离超过了 500 个碱基对。
科学
wanwan(42055)
发表于2022年03月03日 16时50分 星期四
来自帽子里的天空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学家 Kristin Aquilino 知道,希望只是伪装过的失望。过去十年她领导了该校的白鲍圈养繁殖计划,旨在将这种海洋软体动物从灭绝的边缘挽救回来。去年 6 月她和同事沿着加利福尼亚海岸驾车将圈养在戴维斯分校的部分白鲍送到洛杉矶 Cabrillo 海洋水族馆。其他白鲍则被送到南加州附近的实验室和水族馆;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白鲍产卵尝试。但是当她试图用一种她所谓的爱情魔药(一种海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物)让它们燃起“性趣”时,白鲍们在水箱里无精打采,偶尔冒几个泡泡,但是没有卵子或者精子。四个小时后,Aquilino 博士叫停了。在其他地方的尝试也失败了。她表示:“这很糟糕。”“很多人付出了努力,但它们今天就是不产卵。”

1970 年代的渔民在野外捕捞了 99% 的白鲍,这种动物命悬一线。Aquilino 博士表示,尽管迫切需要繁殖濒临灭绝的软体动物以重新引入野外,但在实验室中繁殖更多的白鲍仍然是一场猜谜游戏。周四发表在《海洋科学前沿》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工具,可以确定哪只鲍鱼会繁殖。它采用无创超声技术——一种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医疗技术,可提高圈养繁殖的成功率,最终帮助在野外恢复濒临灭绝的鲍鱼。对于 Aquilino 博士来说,这种方法带来了一线希望。她表示:“当我第一次看到孩子的超声图像时,我看到了一家人的未来。”“当我看到这些鲍鱼的超声图像时,我看到了整个物种的未来。”

与 Gross 博士合作的博士后研究员 Sara Boles 发现了一种无需将鲍鱼从鱼缸中取出即可对其进行超声检查的方法,方法是将设备放到它们粘性的足上。这将很快就能在连接超声波探头的笔记本电脑上显示出清晰的图像,看到鲍鱼的性腺是肿胀还是松弛。在新的研究中,Boles 博士和同事检查了 200 多只鲍鱼,以从 1 到 5 的等级对它们的性腺厚度进行评分,以确定哪些鲍鱼可能产卵。通过这种超声图像,性腺成了焦点:胃看起来是呈黑色的锥形物体,性腺围绕在它周围,颜色略浅。目前这些图像可提供一种对动物进行评分的简单方法,但 Gross 博士和同事们想要验证性腺的厚度是否与繁殖成功相关。Boles 博士使用超声波帮助 Aquilino 博士进行白鲍鱼养殖工作。去年春天,在 Aquilino 博士对动物采取了视觉评分之后,Boles 博士将超声波带到了她的实验室。在 Boles 博士的超声检查中评分最高的八只白鲍中,有五只产卵;一些评分略低的白鲍也产了卵。这种方法已在帮助研究人员修改评估哪些鲍鱼最适合繁殖的方法。
医学
wanwan(42055)
发表于2022年03月03日 15时58分 星期四
来自为了我们的家园
有些人能顽强地抵抗 Covid 感染,尽管周围的每个人都感染了这种病毒。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这仍然是一个谜,但科学家开始找到一些头绪。寻找到背后的机制将能推动药物研发,不仅可保护人们免受 Covid 感染,还可以防止他们传播病毒。Phoebe Garrett 不是唯一一个在挑战试验中没有被感染的参与者。在接触病毒的 34 人中,16 人未被感染(定义为连续两次 PCR 检测呈阳性)——尽管其中大约一半的人在接触病毒后的几天内短暂检测出低水平的病毒阳性。这可能是免疫系统将感染扼杀在萌芽阶段的反映。领导这项研究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 Christopher Chiu 教授表示:“在之前对其他病毒的研究中,我们在鼻子里看到了抵抗感染的早期免疫反应。”“总的来说,这些发现意味着病毒和宿主之间存在斗争,在这些‘未被感染’的参与者中,这种斗争阻止了感染。”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报告了一些轻微的症状,例如鼻塞、喉咙痛、疲倦或头痛——由于这些症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它们可能与病毒暴露无关。
科学
WinterIsComing(31822)
发表于2022年03月03日 15时47分 星期四
来自神秘博士:闪光的人
人类进化中最深远的事件之一是智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化石、基因和考古证据表明,在过去大约20万年的时间里,智人多次离开非洲,在跨越欧亚大陆的迁移过程中,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古人类也进行着生殖融合。目前的古人类学和考古证据表明,智人至少在4万年前就出现在亚洲北部,但人们尚不清楚当时存在的文化适应性。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报告了已知最早东亚利用赭石的证据,这种颜料的使用与人类文化中的象征行为有关。赭石是一种含铁的矿石,世界各地的考古遗址中都留有赭石的痕迹。它是已知最早被人类用来描绘世界的颜料,此前的一些记录也显示有着药用等多种用途。研究显示,来自中国北部泥河湾遗址群的下马碑(一处新近发掘、保存良好的遗址)的考古发现,包括一些小型化工具,在东亚是独一无二的,并为智人的扩张提供了新见解。泥河湾不是单一的遗址,而是由数十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构成的遗址群,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