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Solidot 公告
投 票
热门文章
-
- 特朗普赦免赵长鹏 (0)
- 耐药菌发展速度快于抗生素 (0)
- 富士通推出了内置蓝光光驱的新笔电 (0)
- 无人机被用于投箭射杀动物 (0)
- Django 6.0 beta 1 释出 (0)
- ROG Xbox Ally 的 Linux 性能超过 Windows (0)
- 亚马逊上草药类书籍可能多达 82% 是 AI 写的 (0)
- CS2 饰品暴跌市值蒸发逾 30 亿美元 (0)
- 新晋诺奖得主开发出持久性调节性T细胞 (0)
- 2023 年海洋热浪导致佛罗里达造礁珊瑚功能性灭绝 (0)
热门评论
- 样本数太少 没有参考意义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9月22日13时1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梵蒂冈的 Flathub 软件包人均安装量最高
- 杞人忧天 (1 points, 一般) by cnma_001 在 2025年08月15日12时04分 星期五 评论到 你一生中被小行星砸到的概率
- 垃圾Paypal... (1 points, 一般) by devfsdvyui 在 2025年07月17日20时13分 星期四 评论到 Valve 在支付公司压力下移除部分成人游戏
- 建议下次不要用动漫这种容易误解的词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550041775 在 2025年07月09日15时24分 星期三 评论到 Netflix 称其全球订户有五成看动漫
- 所以应该吃生肉吗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7月09日13时25分 星期三 评论到 研究称加工肉没有食用的安全量
- 居然只有95%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6月30日13时0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日本争议夫妇别姓法案
- 搞反了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6月25日18时4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智能手机是人类的寄生物
- 中心思想归纳 (1 points, 一般) by 18611782246 在 2025年05月15日10时37分 星期四 评论到 研究发现要求 AI 聊天机器人给出简洁答案会显著增加幻觉可能性
- 希望能比印度猴子写得好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5月06日13时21分 星期二 评论到 微软 CEO 声称该公司三成新代码是用 AI 写的
- 如果这么干的话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4月28日13时1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苹果计划将印度制造的 iPhone 出口到美国以避开关税
在奥密克戎变种出现以前,再次感染新冠的情况很少见。由 Laith Abu-Raddad 领导的一个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小组估计,在已接种和未接种疫苗的人中,感染一次德尔塔或是更早的病毒变异株在预防再次感染方面的有效性约为 90%。“但奥密克戎的确改变了这一数字,”传染病流行病学家 Abu-Raddad 说。他的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出现后,过往感染对再次感染的防护率仅在 50% 左右。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发生了大量突变,导致新的变异株传染性更强,逃避免疫的效果更好。这意味着你在更早的、非奥密克戎的新冠感染中康复后,还是会感染奥密克戎。你甚至可能会在感染一种奥密克戎变异株之后,又因为另一种更新型的奥密克戎亚型株出现病症。2021 年 10 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估计,人在感染新冠病毒三个月后可能会被再次感染。该研究并未考虑到奥密克戎这类与以往变异株完全不同的新型变异株。由于奥密克戎极为独特,可能导致人体防御力衰减得更快。在今年 2 月发表的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中,来自丹麦的科学家发现,一些人在感染最初的奥密克戎 BA.1 病毒 20 天后,就再次感染了奥密克戎 BA.2 亚型株。
天文学家公布了最详细的银河系研究,揭示了数以千计的“星震”和恒星 DNA,帮助确定了银河系中宜居的角落。欧洲航天局盖亚(Gaia)探测器的观察覆盖了近 20 亿颗恒星——约占银河系中恒星总数的 1%——让天文学家得以重新构建我们所在星系的结构,了解它在数十亿年中是如何演变的。2013 年发射的航天器 Gaia 之前的调查精确地确定了星系中恒星的运动。通过回顾这些运动,天文学家可以模拟星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如何变化的。最新的观测增加了基于广谱分析的化学成分、恒星温度、颜色、质量和年龄等详细信息,其中星光被分成不同的波长。出人意料的是,这些测量结果揭示了恒星表面发生的数千次星震——灾难性的海啸类事件。Gaia协作的成员、比利时 KU Leuven 的 Conny Aerts 表示:“星震揭示了很多关于恒星的知识——尤其是它们内部的运作情况。”“Gaia 正在为大质量恒星的星震学打开一座金矿。”伦敦大学学院麦拉迪空间科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 George Seabroke 博士表示:“如果你能在穿越银河系的途中看到这些恒星的亮度变化,如果你能在它们附近的任何地方,就像是太阳在眼前改变形状。”Gaia 配备了一个 10 亿像素的摄像头——有史以来最大的太空摄像头——配有 100 多个电子探测器。最新的数据集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银河系化学图谱,对 600 万颗恒星进行了编目,是以前地面编制目录覆盖数量的十倍。
4 月位于日内瓦郊外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再次启动了“大炮”——大强子对撞机。因维修和升级停运三年之后,对撞机恢复运行,在 17 英里长的地下电磁轨道中发射质子。七月初,对撞机将开始将对撞粒子以产生原始能量的火花。在粒子物理学家重新燃起的希望和新的发展中,寻找宇宙秘密的伟大游戏即将再度上演。甚至在此次翻新之前,大强子对撞机已经暗示出大自然可能隐藏了一些壮观的东西。在 CERN 上进行过一项实验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粒子物理学家 Mitesh Patel 将他之前得到的数据描述为“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看到的最令人兴奋的一组结果。”十年前 CERN 的物理学家因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登上了全球的新闻头条,这是一种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的粒子,它将质量赋予宇宙中的所有其他粒子。还要寻找什么?乐观的物理学家说,几乎要寻找一切。当 CERN 的对撞机于 2010 年首次启动时,一切都大有可为。这台有史以来建造过的最大、最强的机器,旨在寻找希格斯玻色子。该粒子是标准模型的基石,标准模型是一组方程,解释了科学家能够探测到的亚原子世界的一切。但是标准模型没有解释关于宇宙更深层次的问题:宇宙从哪里来?为什么它是由物质而不是反物质构成?弥漫在宇宙中的“暗物质”是什么?希格斯玻色子自身是如何具有质量的?物理学家希望对撞机在 2010 年首次启动时能给出一些答案。可是除了希格斯玻色子之外一无所获——尤其是没有新的粒子可以解释暗物质的性质。令人沮丧的是,标准模型也没有被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