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科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6日 22时06分 星期五
来自棕榈上的霜
一项针对美国学术界的广泛研究显示,团队规模越大,创新能力越弱,成员的职业前景也会受到限制。这项研究声称这对商业、军事和其他组织具有更广泛的影响。近期科学研究的趋势是组建越来越庞大的团队,共同发表越来越多的期刊论文。但研究发现,这样做的后果是,团队成员获得的研究经费越来越少,晋升速度越来越慢,获得终身职位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辞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研究报告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作者之一的堪萨斯大学经济学教授 Donna Ginther 表示,更大规模的团队倾向于增量式,而较小的团队则更具创新性。她坚信学术论文的产出应追求质量而非数量。

科学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6日 21时54分 星期五
来自图书馆员与追寻鹅妈妈
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定量生命科学硕士生刘泽飞在导师陈永聪教授指导下,首次提出大脑中的神经髓鞘可以产生量子纠缠的光子对,这一发现可能为理解大脑神经活动的同步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研究报告发表在《物理评论E》期刊上。大脑内不同脑区间神经同步是多种神经生物学活动的基础也与诸多脑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然而支持这种同步活动的物理机制仍不清楚。包裹在轴突外侧的脂肪分子层的髓鞘可以作为谐振腔限制神经元中产生的光子形成极化子从而增强神经电传导。除了为轴突提供能量,增强动作电位的传导,还在神经系统中充当绝缘体,这项研究提出了髓鞘可能具有的另一项功能——作为量子纠缠光子对的生成源。研究团队评估了双光子系统中量子纠缠的程度,并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有髓神经结构的实际数据,展示了在神经系统中生成量子纠缠的潜力。大脑中一旦产生纠缠光子,纠缠特性就会传递到神经元的其他部分,比如在神经冲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离子通道蛋白。

生物技术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6日 14时56分 星期五
来自人猿泰山之世外帝国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和维尔茨堡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对动物界最大基因组的拥有者——肺鱼进行了基因组测序。肺鱼基因组约为人类基因组大小的 30 倍。测序数据有望揭示当今陆地脊椎动物的鱼类祖先如何成功登陆的奥秘。泥盆纪时期(约 4.2 亿至 3.6 亿年前),一种具有强健胸鳍和肺的肉鳍鱼类成功从浅水区域登陆,并能在海岸线上移动和呼吸,这与现今的陆地脊椎动物相似。这一事件标志着脊椎动物首次在陆地上移动,是进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所有后续的陆地脊椎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追溯至这一鱼类祖先。然而肉鳍鱼类为何如此适应陆地环境仍是未解之谜。研究人员分析了泥盆纪祖先的现存最近亲属的遗传物质。这些最近亲属中,只有 3 个谱系的肺鱼至今仍存活,分别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对这 3 种谱系的肺鱼基因组进行了完整测序。结果显示,南美洲肺鱼的遗传物质在规模上打破了所有纪录:其 DNA 超过 900 亿个碱基,是已知最大的动物基因组,其大小是之前纪录保持者——澳大利亚肺鱼基因组的两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