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Solidot 公告
投 票
热门文章
热门评论
- 样本数太少 没有参考意义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9月22日13时1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梵蒂冈的 Flathub 软件包人均安装量最高
- 杞人忧天 (1 points, 一般) by cnma_001 在 2025年08月15日12时04分 星期五 评论到 你一生中被小行星砸到的概率
- 垃圾Paypal... (1 points, 一般) by devfsdvyui 在 2025年07月17日20时13分 星期四 评论到 Valve 在支付公司压力下移除部分成人游戏
- 建议下次不要用动漫这种容易误解的词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550041775 在 2025年07月09日15时24分 星期三 评论到 Netflix 称其全球订户有五成看动漫
- 所以应该吃生肉吗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7月09日13时25分 星期三 评论到 研究称加工肉没有食用的安全量
- 居然只有95%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6月30日13时0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日本争议夫妇别姓法案
- 搞反了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6月25日18时4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智能手机是人类的寄生物
- 中心思想归纳 (1 points, 一般) by 18611782246 在 2025年05月15日10时37分 星期四 评论到 研究发现要求 AI 聊天机器人给出简洁答案会显著增加幻觉可能性
- 希望能比印度猴子写得好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5月06日13时21分 星期二 评论到 微软 CEO 声称该公司三成新代码是用 AI 写的
- 如果这么干的话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4月28日13时1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苹果计划将印度制造的 iPhone 出口到美国以避开关税
根据 PNA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遍布世界的蟑螂德国小蠊起源于南亚。1776 年瑞典生物学家 Carl Linnaeus 是第一位在欧洲描述蟑螂的科学家,他将其命名为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因此人们认为蟑螂起源于德国。哈佛大学的 Qian Tang 和同事分析了从 17 个国家收集的 281 只德国蟑螂的基因组,这些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乌克兰和美国。他们利用基因组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计算不同种群可能建立的时间和地点。他们发现,与德国蟑螂最近的近亲可能是生活在南亚的亚洲小蠊,德国小蠊可能是在 2100 年前分离出来的,1200 年前从南亚向东传播,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欧洲航天局(ESA)的火星漫游车 Rosalind Franklin 将首次使用镅的放射性衰变提供动力。ESA 的火星任务最初是和俄罗斯航天局合作的,但在俄入侵乌克兰之后 ESA 取消了合作。它此前依赖俄罗斯或美国提供使用 钚-238 的放射性同位素加热装置(RHUs),它从 2009 年起决定研究自己的 RHU。ESA 的 RHU 是世界首个使用镅-241 的同位素加热装置。镅-241 是钚衰变的副产品,功率低于钚,但更丰富更便宜。这意味着 ESA 的 RHU 需要更多的镅-241,但总体上更便宜。
NASA 宣布,自去年 11 月发生故障以来旅行者 1 号恢复了科学数据的发送,它向地球发送回了其四台科学仪器中的两台的数据,地面团队正在重新校正其余两台仪器。旅行者 1 号距离地球约 240 亿公里,自去年 11 月 14 日起一直向地球传输无法解读的信息。上月初工程师判断是内存损坏导致了问题。发生故障的存储器组位于飞船的飞行数据系统(Flight Data System 或 FDS)。4 月 18 日 NASA 团队将补丁发送到 FDS 内存中的新位置,4 月 20 日他们收到了回复,确认修复有效。5 月 17 日,NASA 团队发送指令让旅行者 1 号恢复发送科学数据,从发送到收到回复需要约 2 天时间。旅行者 1 号科学仪器中的电浆波系统(Plasma Wave System)和磁力计发回了科学数据,另外两台宇宙射线系统和低能带电粒子仪还需等待。
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田鼠的一夫一妻制与激素生成细胞相关。鹿鼠(Peromyscus maniculatus)和田鼠(Peromyscus polionotus)是近亲,但前者滥交,而后者却是一夫一妻制。为什么它们的行为如此不同?研究人员检查它们的肾上腺。田鼠的肾上腺比鹿鼠重六倍。对肾上腺细胞的遗传分析显示,名为 Akr1c18 的基因在田鼠中比鹿鼠活跃得多。这种基因编码的酶有助于产生一种很少被研究的激素,即 20⍺-OHP,,这种激素也存在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中。研究人员观察到,20⍺-OHP 激素的增加促进了两种小鼠的养育行为。新发现为人类的育儿行为和挑战提供了见解。